展开了小规模的战斗。他将士兵分为五个小队,每个小队一百人,分别由他信任的小头目带领。他们主要在边境地区巡逻,防范匈奴的小股部队侵袭,偶尔也会参与一些小规模的遭遇战。在这些战斗中,李广总是冲锋在前,他骑在马背上,弯弓搭箭,箭无虚发,匈奴士兵见状无不胆寒。他的勇猛和果敢让士兵们对他钦佩不已,队伍的士气也日益高涨。
第三章 萧关烽火:李广破匈奴
1、匈奴来犯,萧关告急
公元前 158 年,秋高气爽的时节却被匈奴的铁蹄踏破了安宁。匈奴单于挛鞮稽粥亲率两万精锐骑兵,如汹涌的潮水般直逼汉朝萧关。这些匈奴骑兵,自幼在马背上长大,骑术精湛,他们骑着矫健的良马,身姿矫健如苍鹰。手中的弯刀锋利无比,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可轻易地劈开敌人的皮肉;强弓硬弩,射程远且威力巨大,箭矢如飞蝗般铺天盖地。他们以机动性极强的骑兵战术著称,在草原上纵横驰骋,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来势汹汹,让汉朝边境的百姓陷入了无尽的恐惧之中。
此时的李广,已在边疆征战多年,历经无数次战斗的洗礼,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坚毅果敢的将领。他麾下的三千汉军,虽兵力不及匈奴,但个个都是热血男儿,怀着保卫家园的坚定信念。其中步兵约两千五百人,这些步兵被编为五个营,每个营五百人。各营统军将领皆是跟随李广多年的老兵,他们在以往的边境冲突中,与匈奴小股部队多次交锋,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如王虎、赵豹等将领,他们熟知匈奴的作战风格,善于在艰苦的环境中指挥作战。士兵们则多是来自边疆地区的子弟,他们身体强壮,吃苦耐劳,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保护家乡和亲人,他们不畏强敌,士气高昂。五百骑兵在李广的亲自率领下,更是精锐中的精锐,他们的战马虽不如匈奴战马那般高大健壮,但训练有素,速度与耐力兼备。骑兵们手持长枪和弓箭,在马背上能够灵活地攻击敌人,是李广手中的一把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