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在安史之乱的泥沼中艰难挣扎,洛阳附近的黄河两岸,弥漫着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息,河阳之战一触即发。李光弼,这位久经沙场的名将,再次肩负起挽救大唐危局的重任,他率领着两万唐军,如同一把锐利的宝剑,直刺叛军的心脏。
李光弼所率唐军,虽兵力仅有两万,但兵种配置颇为合理,训练有素。其中骑兵五千,由司马宏率领,这些骑兵驻扎在唐军营地的两侧,他们的战马神骏矫健,骑士们身着坚固的铠甲,手持马槊与强劲的弓箭,马槊在冲锋时可破敌重甲,弓箭则能在远距离杀伤敌人,他们在以往的战斗中表现勇猛,机动性极强,是李光弼手中的王牌部队,士气高昂,对统帅充满信心。步兵一万五千,在东方旭的指挥下,是唐军的主力,他们分布在营地中央,队列整齐,纪律严明。步兵们装备陌刀与盾牌,陌刀威力巨大,在近战中可如割草般斩杀敌军,盾牌则能有效抵御叛军的箭矢与攻击,所属战营在之前对抗叛军的战役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士兵素质过硬。李光弼作为统帅,其领导力与战略谋划能力早已在大唐军中传颂。此次他制定了主动出击、灵活应变的战略战术,尽显其军事智慧。战前,他派出东方旭、西门耀等八名情报收集人员深入黄河对岸,他们伪装成各种身份,在叛军营地附近潜伏,探知叛军在河阳的兵力分布和防守情况,犹如暗夜中的明灯,为李光弼的作战计划指明方向。后勤保障由李抱玉负责,他精心组织了运输船队和车队,克服重重困难,从后方运来充足的粮草、武器等物资,确保了唐军无后顾之忧。
叛军方面,安庆绪派遣大将尹子奇统帅三万大军,妄图在河阳阻挡李光弼的攻势。叛军兵种以步兵和骑兵为主,步兵两万,由不同将领分别统领,如张通儒率领一万步兵驻守在河阳的关键据点,这些步兵装备精良,手持长刀、长枪等武器,训练有素,所属战营在叛乱过程中参与过多次战斗,有一定的作战经验,士气也较为高涨。骑兵一万,他们的战马膘肥体壮,骑手们擅长骑射,是叛军的突击力量。
作战地区为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