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补给方面,由张梁负责,他积极组织百姓运送粮草、箭矢等物资,确保军队的物资供应。
匈奴的首领是挛鞮冒顿,他率领着十万骑兵,来势汹汹。匈奴骑兵手持弯刀,擅长骑射,他们在草原上纵横驰骋,机动性极强。挛鞮冒顿试图引诱李牧出战,但李牧不为所动。就这样,双方僵持了数月。
第三章 雁门烽火:李牧的奇谋破匈
一、战前风云
公元前 285 年,匈奴的铁骑如汹涌的潮水般再次席卷向赵国的雁门郡。消息传至邯郸,赵王忧心忡忡,急召李牧入宫商议对策。李牧,这位赵国北疆的守护者,早已在与匈奴的长期对峙中摸透了敌人的脾性。他目光坚定,向赵王请命:“大王,臣愿领军抗敌,定保雁门不失。”
李牧回到军营,立即着手整军备战。他深知此次战役的关键在于出奇制胜,于是开始精心谋划战略战术。他亲自带领将领们勘察雁门附近的地形,那雁门之地,山谷纵横,其中有一处山谷两侧山峰陡峭,仿若刀削斧劈,中间道路狭窄,仅容数骑并行,实乃天赐的设伏良地。
此时,匈奴的首领挛鞮冒顿,正率领着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而来。匈奴军中,骑兵八万,他们骑着矫健的战马,手持锋利的弯刀,擅长在草原上驰骋突袭,机动性极强。这些骑兵被分为八个大营,每个营一万余人,各营将领皆为挛鞮冒顿的亲信,他们在以往对周边部落的掠夺战争中屡战屡胜,因而士气高昂,士兵们个个生性剽悍,骑射技艺娴熟。匈奴此次出征,志在必得,企图大肆掠夺赵国的财物和人口。
而李牧所率赵军,兵力虽不及匈奴,但训练有素。他麾下有步兵三万,这三万步兵被编为六个营,每营五千人。步兵将领赵雄、赵猛等,皆是跟随李牧多年的得力战将,他们的部队在赵国北疆的日常巡逻和防御作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士兵们纪律严明,对李牧忠心耿耿,且擅长山地作战。骑兵一万,由李风统领,这些骑兵的马匹虽不如匈奴战马那般在草原上长大,但经过精心挑选和训练,也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