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天兵天将相助,大败秦军,这些描写使吴起在民间的形象更加神秘和传奇,吸引了众多读者。
李商隐的《筹笔驿》中有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此诗虽未直接提及吴起,但诗中对古代名将的追思与感慨,可与吴起等名将的事迹相呼应,体现了吴起在历史长河中作为名将的地位与影响力,以及后人对他们的缅怀与崇敬。
吴起著有《吴子兵法》,大约成书于他在魏国和楚国任职期间,是他自己所写。《吴子兵法》对中国古代军事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与《孙子兵法》并称 “孙吴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经典之作。许多军事家如岳飞等对《吴子兵法》推崇备至。岳飞在抗金战争中,学习运用《吴子兵法》中的军事思想,如重视军队训练、强调将领的品德和才能等,在战场上取得了众多胜利,保卫了南宋的半壁江山。
第十一章:吴起的晚年悲歌与身后余响
在楚国那动荡的岁月里,公元前 381 年,随着楚悼王的溘然长逝,吴起的命运也被彻底改写。他一生执着于在政治与军事舞台上施展抱负,却未料到会以如此惨烈的方式落幕。
当楚悼王的死讯传开,那些被吴起变法压制许久的贵族们如恶狼般倾巢而出。他们怀着对吴起的切齿仇恨,率领着私兵气势汹汹地冲向王宫。吴起,这位曾经在战场上纵横捭阖的名将,此刻却陷入了绝境。他深知自己已无法逃脱贵族们的毒手,于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 奔至楚悼王的遗体旁。随着乱箭如飞蝗般射来,吴起的身躯倒下了,而那些射中楚悼王尸体的箭支,也为他日后的复仇埋下了伏笔。
时光悠悠流转,汉朝的帝王们对这位早已作古的吴起并未有特殊的眷顾。在那个时代,汉朝的目光更多地聚焦于自身的休养生息与开疆拓土。没有皇帝为他追封谥号,也未曾有专门为他撰写的祭文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