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谭七月谭三元的其他类型小说《小说捡来的小团子是神级锦鲤(谭七月谭三元)》,由网络作家“易烟云”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谭老爹以为自己是看错了,揉了揉眼睛,蹲下身颤抖着手摸了摸鸡蛋,“我滴亲娘啊,这都是真的?!”谭一两拿起一颗鸡蛋往嘴里一敲,眯着眼睛甜丝丝道:“爹,是真的,还新鲜得很!”谭老爹拿拿起一个往嘴里一敲,鲜香甜口,那味道的确是真的,吃得他眼泪汪汪。谭二钱走过来,说道:“爹,这些鸡蛋要是拿去县里卖,怕是能有不少银子。”谭老爹缓缓起身,“这么多,能卖得完吗?”现在正是七月,大热天的,这么多鸡蛋要是卖不完,时间一长,怕是会坏了去。谭二钱正色点头道:“能卖,一定能卖。”谭老爹见他如此笃定,点头道:“那好,明个爹跟着你们一同去。”“嗯!”谭家两兄弟笑眯眯的点头。谭老爹进屋拿篮子,“来,来,我们先将院子里的鸡蛋都捡了。”“是,爹。”“把老四老五也叫来,...
《小说捡来的小团子是神级锦鲤(谭七月谭三元)》精彩片段
谭老爹以为自己是看错了,揉了揉眼睛,蹲下身颤抖着手摸了摸鸡蛋,“我滴亲娘啊,这都是真的?!”
谭一两拿起一颗鸡蛋往嘴里一敲,眯着眼睛甜丝丝道:“爹,是真的,还新鲜得很!”
谭老爹拿拿起一个往嘴里一敲,鲜香甜口,那味道的确是真的,吃得他眼泪汪汪。
谭二钱走过来,说道:“爹,这些鸡蛋要是拿去县里卖,怕是能有不少银子。”
谭老爹缓缓起身,“这么多,能卖得完吗?”
现在正是七月,大热天的,这么多鸡蛋要是卖不完,时间一长,怕是会坏了去。
谭二钱正色点头道:“能卖,一定能卖。”
谭老爹见他如此笃定,点头道:“那好,明个爹跟着你们一同去。”
“嗯!”谭家两兄弟笑眯眯的点头。
谭老爹进屋拿篮子,“来,来,我们先将院子里的鸡蛋都捡了。”
“是,爹。”
“把老四老五也叫来,一起捡。”
“好嘞!”
这鸡蛋实在太多。
一家人忙活了一个多时辰才收拾好,到了深夜纷纷倒头睡了。
翌日清晨,天蒙蒙亮。
一声鸡鸣。
谭老爹几乎是跳起来的,朝着谭一两的屁股一拍,“老大,起床,快起床!”
“是,爹。”谭一两揉了揉眼睛,将谭二钱一并拽起来了。
几个哥哥动了,另外两个小的也一并跟着起来。
谭老爹去村南口的周家借了板车,来到门口,朝里唤,“一两,快,把鸡蛋搬来!”
“来了,爹!”
谭一两抱着篮子将鸡蛋放在板车上面。
因为鸡蛋真的太多,他们怕被村里人诟病,所以拿着东西盖着。
父子三人赶着大多村民起来之前,去了平阳县。
平阳县是个穷乡僻野的苦县,再加上从封平村到县里,走路也就需要一个多时辰左右,所以村民大多喜欢去县里,而不是较远的镇上。
谭家父子拖着板车累一些,但急着赶路,一个多时辰就到了。
他们在县里的菜市口停下,挂了一个牌子,叫卖起来。
许是因为眼生,路过的人都会瞅一眼,但是也因为眼生,所以都不买。
谭老爹从来没有做过生意,一下有些急了。
“这咋办啊,怎么还没人来买?这么多鸡蛋,难道我们又拖回去?”
谭一两干粗活还行,但卖鸡蛋还是干不来,蹲在地上,抓着头道:“爹,别急,再等等,再等等,我们上次也是这样,后来还是有人买了。”
县里的人不多,有钱人更不多,能买得起鸡蛋的也就那么几个,他们昨天才卖了几十鸡蛋,当然好卖,现在就不一定了。
谭二钱抱着双臂,垂着头沉思半响后,拿出笔和字写了几个大字,“爹,大哥,你们别急,我有办法。”
谭老爹和谭一两一起抬头,“什么办法?”
谭二钱将写好的字,举起来说道:“送鸡蛋。”
“送鸡蛋?!”谭老爹和谭一两懵了,都心想难道这孩子又傻了?
“这鸡蛋哪里有白送的,二钱啊,你别闹了。”
谭二钱笑道:“爹,二哥,你们就等着看吧。”
他说罢,找了一块石头跳上去,站起来喊道:“送鸡蛋啦!送鸡蛋啦!”
路过的行人被他的喊声吸引,纷纷朝这边看,这人啊最喜欢免费的东西,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谁还不愿意占便宜呢?
“小兄弟,当真是送鸡蛋吗?”一驼背老妇上前问道。
谭二钱点头,“没错,是送鸡蛋。”
驼背老夫笑得眼睛都眯起了,“那送我一个吧。”
谭二钱拿起一个鸡蛋,但是并没有直接给老妇,“婆婆,鸡蛋送你可以,但是你当真只要一个吗?”
驼背老妇微直起身子,“难道还能多送几个?”
谭二钱笑道:“能,当然能,我们呀,除了送你这一个之外,你要是再买三个,我们还会再送一个。”
老妇摸着头笑道:“我老了,算不明白,反正就是我再买三个还送一个我,对吗?”
谭二钱点头,“没错。”
老妇估摸手里的铜钱不多,从兜里掏了一会儿,拿出六文钱,“那好,给我来三个。”
谭二钱将手里的鸡蛋递给老妇之后,接过铜钱又从篮子里拿了四枚鸡蛋递给她。
老妇将五个鸡蛋数了又数,觉得还是自己占了便宜,笑眯眯地走了。
这四周围观的人,见着当真有鸡蛋送,就都纷纷围过来买。
虽然买的都不多,也就三个,六个。
但也算是能卖出一些。
许是因为围着的人多了,引来了不少人的注意。
正比如带着小妾走来的的曹县令。
这曹县令才刚给过世的发妻下葬,就带着新进府的小妾偷偷出来溜达。
这县里的人瞧着明面上虽不说,但是心里都鄙视得很。
这不都见着曹县令来了,纷纷让开低头窃窃私语。
谭老爹虽听自己妹子说过这个曹县令,但是没有见过,所以也认不出来,只以为是哪个官家大老爷。
他指着自家鸡蛋说道:“官老爷,这些蛋都是我们自家鸡生的,买些回去给夫人小姐们补补吧。”
曹县令原本是想凑热闹买一些,但是一听谭老爹说了小姐们,气就不打一处来。
“瞧着你们眼生,是哪里的?谁让你们在这里叫卖的?”
他一连串的问题问下来,谭家父子愣住了,他们可没听过这菜市口不能卖鸡蛋啊。
曹县令瞧着谭老爹是个好欺负的苦农,拿起一个鸡蛋就丢地上,“这平阳县可不是什么人都来贩卖的,都给我滚,下不为例!”
围观的人都被曹县令吓到了,纷纷你拉着我,我拉着你走,想买鸡蛋的也不买了。
他们虽然不喜欢这个曹县令,但是人家毕竟是县令,在这偏远的小山村里,可就是一方独大,比那远得不能再远的皇帝老子都还管用。
他说不能卖,那自然就是不能卖。
谭老爹回过神来,气得不行,挽着袖子打算讨公道。
“官爷,话也不能这么说,这里也没有人说不能卖鸡蛋啊?”
曹县令瞧着更生气了,鼓着眼睛,眼看就要发火。
“大人!”
谭二钱连忙上前喊住他。
曹县令一惊,这才发现一旁瘦弱的小少年。
“你谁?”
送来的鸡蛋就放在曹家后院。
曹县令特地带着小妾来到后院,打算亲嘱咐后厨的人给京城那两位大爷做几道好菜。
“老爷,我且到树下乘乘凉。”小妾是名戏子出身,皮肤娇嫩,扛不住晒。
曹县令应道:“去吧,正巧看看今个我新来买的鸡蛋,看看数目对不对。”
“是,老爷。”小妾摇着扇子扭着细腰来到树下,树旁正堆着鸡蛋。
她瞥几眼,一连扇了好几下风,有些不耐烦。
这时,那条藏在鸡蛋堆里的小蛇突然探出头来。
它竖着头吐着长长的信子,发出嘶嘶的声音。
小妾闻声看来,见到蛇大惊失色,朝后退了几步,脚一抖摔倒在地,“老爷,蛇!蛇!”
曹县令从后厨房走出,“在哪儿?在哪儿。”
小妾瞪着一双惊恐的双眸,颤抖着身子,忽然像着了魔一般,捡起手边的石头朝那条蛇砸去。
蛇把头往后一缩,石头将那一块的鸡蛋砸得稀碎,新鲜的蛋黄淌了一地。
曹县令惊呆了,大步走来怒斥道:“你,你,这是干什么?”
小妾颤抖着身子,疯癫般地捡起地上好几块石头砸向鸡蛋。
噼里啪啦,成千上百圆鼓鼓的鸡蛋瞬间黏糊糊地成一滩。
“住手!快给我住手!”曹县令急了,朝着小妾甩了一个重重耳光,“混账娘们!这可是我足足花了五两银子买来啊!”
小妾被这一巴掌给打醒了,连忙跪地求饶,“老爷,我错了,我错了,我也不知道我怎么了啊!”
曹县令气得脸色发青,手不一停地抖着。
墙外树上的谭家父子看着热闹,笑得合不拢嘴。
这下,谭老爹才安心地拿着银子走了。
这有银子了就是不一样,父子三人昂首挺胸推着空板车走在街道上,神清气爽。
谭老爹想着曹县令那张绿脸,忍不住发笑,“那么好的鸡蛋就算喂狗,也不能给这种人吃!”
“是是,是。”谭一两忙应道:“爹,这五两不是小数目,我们该怎么用啊?!”
谭老爹冷静下来,想了想,说道:“先给你娘买一斤红糖,然后再买几匹好布,给你们弟弟妹妹都做几身新衣裳。”
谭一两笑道:“好勒,爹。”
虽有谭老爹又道:“这母鸡生蛋生得蹊跷,我们总不能一直靠天吃饭,等下再去买点鸡苗和稻种。”
谭一两觉得非常有道理,“没错,是的,顺带还买一些菜种子。”
“菜能种活吗?”
谭一两摸摸头,“再试一试吧,我就不信了,我们那块地就是种不活菜。”
“好好,好。”谭老爹点头,往前加快了脚步。
他们二人在这里聊着火热,一直没有说话的谭二钱突然说道:“大哥,买一些药材种子吧。”
谭一两和谭老爹一齐朝他看来,“二弟呀,你想种药材?”
谭二钱点头,“没错,今日出来卖鸡蛋你们也发现了,我们封平村和平阳县穷人多,稍微贵一点的东西,都不会买,但是药材就不一样,谁家没有个头疼脑热呢?我们也不种名贵的,就种那些好养活又日常所需的,到时候一定有药房会买,这样虽然赚不了大钱,但总归有口饭吃。”
谭老爹诧异地看着自家二儿子,半响后摸着他的头,大笑道:“二钱啊,你这哪里是不傻了啊,你这是又长了一个脑子啊!”
谭二钱毕竟还是个小少年,被他这么一夸,有些不好意思地低头下头。
“二弟,你这主意不错!我觉得可行!”谭一两笑眯眯连连附和。
随后父子三人除了买了日常所需的柴米油盐之外,把刚刚商定的东西都买了下来。
回去得时候,整个板车装得满满当当,五两银子也只剩下二两了。
刘大婶朝屋子里正奶孩子的大嫂看了一眼,叹道:“大哥,大嫂,你这都第六胎了,咋还生啊?!”
“还不是想要个女儿!”谭老爹走到灶台旁,点火烧水。
谭老爹和谭大妈都有三十好几,年轻的时候一共生了五个儿子,大儿子谭一两十五岁,老实憨厚,二儿子谭二钱十二岁是个痴傻,三儿子潭三元八岁是个病秧子,还有两个小的谭四文和谭五贯分别才六五岁,啥都不懂天天光着脚丫到处跑。
谭大妈本想老蚌生珠再要个女儿,可谁曾想竟又是一个带把的。
气得谭老爹巴不得把这孩子给塞回去。
这时刘大婶手里的孩子哭了起来。
谭老爹听着哭声,注意到了她手里的孩子,连忙问道:“老妹,你咋还带了一个娃娃回来?”
刘大婶朝身后看了一眼,将今夜曹家之事说了一遍。
谭老爹气得跺脚,“那就是个畜生,连自己的亲闺女都不要!”
正在喂奶的谭大妈也附和道:“没错,女娃娃怎么了?我们谭家还就盼个闺女!”
说罢,把自家儿子往旁边一丢,招手道:“来,我来喂喂!”
刘大婶顿时一喜,“那真是太好了,这孩子从出生到现在还没喝上一口奶。”
说着将手里的婴儿递给谭大妈。
谭大妈接过孩子,瞧着那可爱小脸喜欢得紧,连忙掀起衣服喂了起来。
小娃娃吃了奶水,停了哭声顿时有了精神,原本皱巴巴的脸看起来也平展了许多。
刘大婶垂眉看着笑道:“喝了,喝了,这孩子,还真是乖巧。”
谭大妈摸了摸婴儿有些发紫的脸颊,叹了口气道:“这孩子真可怜,一出生连亲娘的面都没见着,就被亲爹给丟了。”
“是啊。”谭老爹也觉得孩子可怜,又喜欢得紧,大腿一拍,说道:“老妹,这孩子,我们养了。”
刘大婶一惊,站直身子正色问:“大哥,你真的要养这个孩子?你们可是自个都穷得没米开锅了!”
谭老爹点头道:“不过是多一双筷子,饿不死咱!”
“没错,一个也是喂,两个也是奶,我这身子骨还不错,能扛得住。”谭大妈抱紧怀里的婴儿附和道。
刘大婶被自家大哥大嫂感动得鼻头一酸,点头道:“那好,大哥,大嫂,这孩子就给你们了,你们们可一定要好生待她。”
“放心好了!我们就稀罕闺女,日后一定会把她当宝贝疼!”谭老爹正色道。
“那就好!”刘大婶说着推开门,“那曹家老爷怕是要寻我了,我先走了,今个就当我没来过。”
“放心吧,老妹。”谭老爹点头应道。
“大哥,大嫂,你们都是好人,会有福报的。”刘大婶回头看了一眼孩子,转身离开。
这刘大婶还没走远 ,谭家大儿子谭一两匆匆推门进来,“爹,我娘生了没有?!”
谭老爹回头朝着床上躺着两孩子看了一眼,笑道:“生了,生了,生了一对龙凤胎!”
“太好了!我们有妹妹了!”谭一两憨憨笑着,欣喜地探头去看。
谭老爹走后,谭大妈看着怀里熟睡的两个孩子,深深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要是能多有点奶就好了,这样你们就不用饿肚子了。”
她年龄不小了,身子大不如从前,奶水虽有,但两个孩子的话,还是有些够呛。
她想罢,躺下身,搂着两孩子准备睡觉。
可就在刚躺下的那一刻,她胸前两盘子突然一抽,开始往外溢奶水。
“呀!”谭大妈吓了一跳,连忙坐起身子。
只觉得胸前重重的,像有两块石头压着。
许是她动作有些大,吵醒了熟睡的儿子。
儿子哇哇哭了出来。
她想都没想,将儿子抱起来,怼了上去。
小娃娃咕噜咕噜喝着,很快就喝饱了,露出一副幸福的模样眨着小眼皮子。
谭大妈都懵了,这下两块石头变成了一块石头,还是有些难受。
她连忙将小七月也抱起,喂了另外一边。
小七月本来还在睡觉,但是闻着奶香也咕噜咕噜喝了起来。
很快两个吃得饱饱的,胸前的两块大石头也塌了下来。
这奶水不多不少刚刚好。
谭大妈顿时欣喜不已,没想到自己还老当益壮啊,这连鲫鱼汤都省了。
夜里。
谭家老大和老二回来了,闻着屋子里的鱼香,欣喜道:“哇!有鱼吃啊!”
“是啊,爹今天抓了两条大鱼。”谭家老四老五乖巧地坐一排,歪着小脑袋,双眼看着鱼冒星光。
谭老爹将煮好的鲫鱼汤端给了谭大妈,随后回头看向他们,“铜钱送到没有。”
谭家老大坐下来,闻了闻鱼,拿手戳了一下,舔了舔,说道:“送到了,李大夫一开始还不要,我们硬留着的。”
“好好,好孩子。”谭老爹朝他的肩一拍,还不快去盛饭。
“爹,饭我盛好了。”谭家老二端着两碗稀米汤走来,十分乖巧。
谭老爹瞧着,愣了一下,眼睛都红了,连忙将两稀米汤接过来,“孩子啊,你当真是不傻了?”
谭老二笑着点头,有些不好意思。
谭老大又戳了一下鱼,笑着说道:“爹,二弟不仅不傻了,还变聪明了,今个卖鸡蛋,他可会算账了。”
谭老爹坐下来,问道:“二钱,你什么时候学会算账的啊?”
谭二钱回道:“以前跟着娘去过县里几次,见过摊贩子算账,所以就记住了。”
谭老爹捏了捏鼻梁,声音微微嘶哑,“二钱啊,我的二钱啊,真好,真好。”
好好的一个儿子打小就是个傻子,这对穷苦人家来说可是致命的打击,若是换做普通人家,早将这孩子丢了,但谭家夫妇心善,说什么也要将这孩子养大。
这人啊穷可以,但是心不能穷。
自己的儿女无论啥样那也都是父母的心头肉。
既然生了,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将他们好好抚养成人。
如今儿子不傻了,谭老爹安静下来,细细想着,多年的心酸一下都涌上了心头。
堂堂的汉子就这么当着一家人的面哭了。
谭一两连忙上前拍了拍老爹的背,安慰道:“爹,别哭,等二弟再大一些,儿子就去参军,上阵杀敌,当个大将军回来,让您和娘做老爷夫人!”
谭大妈放下手中的碗,笑道:“得了,得了,你先把菜园子里的那些菜看好,就行了。”
谭二钱跟着笑,“当个菜将军也不错~”
谭家老四老五,捧着个小碗碗也着笑了起来。
“哪有!”谭一两埋下头,憋着嘴有些不开心,他不是开玩笑的。
他今天有仔细想过,他虽念过一些书,但家里一家老小要帮衬,走科考太难了,待二弟再大些,他的年龄正好适合去参军,虽然不一定能有所成就,但也算是一条出路。
他娘和爹书念得不多,却从小就教育他们几个兄弟,“人啊,活着就要清醒,一辈子不长不短,一定要做好本分,为人子要孝顺,为人父要端正,为人夫要宽厚。”
所以作为大哥的他除了要扛起这个家,照顾好弟弟妹妹之外,还要变得更加强大,让他们不再受欺负。
一家人有说有笑时,小七月醒了,发出奶声奶气的哭声。
谭一两连忙起身,走到床边,“娘,娘,妹妹醒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