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贫苦人家的女儿,希望借此改变命运;有的则是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渴望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
抵达南康后,徐望苏的生活变得忙碌而充实。每日清晨,他便早早起身,坐在书房中处理堆积如山的公文,那一笔一划之间,尽显其严谨与认真,各项政务在他的精心打理下逐渐变得井井有条。而一旦公务稍有闲暇,他便会匆匆赶往讲学之处。
在那宽敞的庭院之中,徐望苏摆开讲坛,台下几十名女子正襟危坐,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好奇。徐望苏身着一袭青衫,风度翩翩,他口若悬河,引经据典,将礼仪文化、道德规范、诗书典籍等知识一一讲解。从三纲五常到诗词歌赋,从为人处世的道理到治国齐家的方略,他深入浅出,力求让每一位女子都能领悟其中的精髓。
那些女子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时而皱眉思索,时而展颜欢笑,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重点内容。她们在这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逐渐领略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内心深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女红补府助资财,舞乐传礼引军猜》
在南康的日子里,各项事务有条不紊地推进着。这些被招募而来的女子们,在学习之余,充分发挥着她们的心灵手巧,投身于女工劳作之中。她们日夜忙碌,纺织刺绣、缝衣纳鞋,一件件精美的手工制品从她们手中诞生。令人惊喜的是,这些女工制品不仅品质上乘,而且数量颇为可观,当它们被售卖出去后,居然为太守府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极大地缓解了府中的财政压力,可谓是意外之喜。
而徐望苏深知,太常寺所掌管的礼仪教化,舞乐亦是重要一环。南康各地乡间虽然有着丰富多彩、颇具特色的舞蹈,但这些舞蹈大多是民间自发形成,在形式与内涵上与正统的礼仪规范存在较大偏差。为了将这些舞蹈加以改良,使其能够融入礼仪教化之中,徐望苏不得不亲自上阵进行教习。
在那宽敞的庭院里,徐望苏身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