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阿斗刘禅的其他类型小说《少主一朝重生,与诸葛亮兴汉室阿斗刘禅 番外》,由网络作家“满地是菠萝”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另外,重活一次的阿斗见到了大晋的荒诞国命,他也不想再做一个逆来顺受的无能君王了。好歹,得改变点什么。于是,阿斗坦言道:“父亲,前世因我拖累使糜娘投井,子龙叔父为救我,于长坂坡七进七出,险些遇害,今生请莫让阿斗做那拖累之人。虽然孩儿也不舍和父亲分别,但为了兴汉大业,你我父子万不可在此时为亲情所累。”刘备很欣慰,自己都孩儿如此明事理,想来前世也定是明君仁主。刘备又想到赵云,心中涌出无限的感激之情。“子龙贤弟忠心耿耿,义薄云天,舍命救汝,与我之情谊堪比云长翼德,我刘备何德何能,有如此义士相助?阿斗,为父去世后你子龙叔父余生如何?”刘禅感慨道:“子龙叔父一生为我炎汉征伐,杀敌斩将无数。相父第一次北伐之时,孩儿和相父都曾想将让子龙叔父于成都安...
《少主一朝重生,与诸葛亮兴汉室阿斗刘禅 番外》精彩片段
另外,重活一次的阿斗见到了大晋的荒诞国命,他也不想再做一个逆来顺受的无能君王了。
好歹,得改变点什么。
于是,阿斗坦言道:
“父亲,前世因我拖累使糜娘投井,子龙叔父为救我,于长坂坡七进七出,险些遇害,今生请莫让阿斗做那拖累之人。
虽然孩儿也不舍和父亲分别,但为了兴汉大业,你我父子万不可在此时为亲情所累。”
刘备很欣慰,自己都孩儿如此明事理,想来前世也定是明君仁主。
刘备又想到赵云,心中涌出无限的感激之情。
“子龙贤弟忠心耿耿,义薄云天,舍命救汝,与我之情谊堪比云长翼德,我刘备何德何能,有如此义士相助?
阿斗,为父去世后你子龙叔父余生如何?”
刘禅感慨道:“子龙叔父一生为我炎汉征伐,杀敌斩将无数。相父第一次北伐之时,孩儿和相父都曾想将让子龙叔父于成都安养天年。
可叔父不愿!
他言匡扶汉室乃父亲毕生夙愿,他宁可要战死沙场也要为此贡献一份力。
为此,他不惜撞阶而死以做要挟,相父无奈之下只好同意他做先锋。
那一战他兵出箕谷,阵斩韩家五将,名震雍凉。
只可惜马谡街亭失手,至全线溃败。
但他敛众固守,不致大败。
最后退回成都,第一次北伐后的第二年便无疾而终。
说起来,他也是咱们的五虎上将中活得最久一人。”
“哦,原来如此……”
刘备闻阿斗所言,脑海中浮现出赵云年岁已大,却依然为着兴汉大业冲锋陷阵的画面,心中涌出无限感激之情。
想到前世云长翼德皆遭横死,心痛难当,唯子龙却得以寿终正寝,又略感慰籍,含泪感慨:“子龙啊……真吾兄弟也!”
阿斗也想到子龙叔父年近七旬仍坚持披挂上阵,自己身为皇帝却投降敌国。
不禁又生愧意。
这时,刘备又问:“哎,你刚刚提到五虎上将,这……何谓五虎上将?”
“五虎上将乃父亲进位汉中王时封的五位功勋卓著的大将。”
“此五人都是何人?”
“为首乃二叔关羽关云长,然后是三叔张飞张翼德,以及四叔赵云赵子龙,此外,还有西凉马腾之子,天威神将马超马孟起,以及长沙老将军黄忠黄汉升。共此五人为五虎上将!”
刘备点点头:“我于朝中任左将军之时,与马腾将军共于衣带诏上签名。想来其子也成为我炎汉肱股。而这黄汉升也是长沙老将,亦能归顺于我,真乃兴事也。”
“父亲,黄老将军可厉害了!你可知道,多年后你于汉中大战曹操,便是黄老将军于定军山阵斩夏侯渊,帮咱们夺下汉中!”
“什么?”
刘备大惊:“黄老将军竟把夏侯渊斩了?”
“是啊!当时夏侯渊是曹军雍凉地区主帅,他一死,曹魏那边立刻傻眼了。没过多久,曹操就下令退军了。”
刘备不禁赞道:“这黄汉升老将军,真老当益壮也!”
“父亲,黄老将军现在正驻守长沙,若有机会定要将其早纳入麾下!否则二叔下长沙之时,还要与其有一场大战。此战甚为凶险,二叔用巧计方得险胜。今若再战,怕有闪失,当能避则避。”
刘备沉思点头:“嗯,为父知道了。”
“对了,还有一人,此人姓魏名延字文长。他现在不过是不出名的一个小吏,但未来乃是我炎汉功勋之将,勇谋不下五子,治军不下五虎。
(参考孟达平阳亭侯,散骑常侍,三郡之主。徐庶右中郎将,御史中丞,三独坐。黄权育阳侯,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而回到成都,却依旧是身份敏感,前途尽毁,被人不耻的螟蛉之子。
当他放弃曹魏高官厚禄,毁书斩吏,归京请罪之时,早已明确自己的立场。
刘备为此而痛哭流涕,不仅仅因为他是炎汉二代将领中最出色的一位,更是因为他是那个出身士族,却体恤军卒,爱民如子的儿子。
这一刻,诸葛亮看着痛哭流涕的刘备,心中涌出一丝心疼。
但他没办法!
荆州之失和两位重臣叛国使益州士族对刘备和荆州派的信任度空前降低。
此战之败若无人承责,难以堵住益州那些士族的口舌。
而当承此责之人当具备几点要素:
其一:当是在此战犯下重大过错之人。
其二:乃是荆州派系担任重要职务之人。
其三:当是刘备近臣,杀他可缓解益州士族对刘备本身的压力,有助于大局稳定。
而那养子刘封,恰恰符合以上全部要素。
也是汇总其这些原因,他才决定劝刘备杀了这个养子。
然而,回头再想想,此襄阳一战,关平身死,刘封伏罪,炎汉集团最优秀的两个二代将领皆殒命于此。
这损失,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然而,此梦还没结束。
刘备悲痛欲绝,盛怒之下,誓要为二弟报仇。
他恍然想到自己的职责。
作为军师当为刘备分析局势,权衡利弊,他觉得现在不是报仇的时候,当斡旋谈判,寻求发展,忍辱负重,恢复国力。
他带着众臣苦苦相劝,又正赶上曹丕称帝,便以承续汉室的名义让刘备也称帝。
称帝后刘备立场似乎有些松动了,大家也都松了一口气。
可就在这时,花白胡须张飞骑着马赶来了,他到刘备面前,跪地抱拳,含泪道了一句:“大哥,二哥的仇不报了吗……”
见此一幕,他摇头叹息,绝望无比。
他知道,自己不分昼夜构建的炎汉复兴计划全泡汤了。
看着张飞那流泪的脸,看着刘备那心疼的表情,他明白,无论是谁也挡不住刘备复仇的脚步了。
没过多久,更可怕的事发生了,张飞也被人所刺,头颅送到江东。
刘备痛裂肝胆,怒上心头。
他让自己留守益州,亲率大军讨伐江东。
起初连战连捷,势如破竹,却在夷陵,又被陆逊摆了一道,数十万大军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所幸,他设下八阵图阻挡陆逊,又使赵云陈到将刘备接应了回来。
刘备为两位弟弟复仇不得,又兼国力损失惨重,恶火攻心,一病不起。
那时,还在益州主持政务的他接到圣旨,便立刻带着刘备的儿子们,去永安白帝城见刘备。
当他见到刘备时,刘备躺在床上,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那一刻,他心如刀绞。
他这才明白,刘备吊着一口气,就是在等着他到来。
他恨自己!
身为谋臣为何不能提早预见,早作应对,非要等到事情无法挽回!
他跪在刘备的面前,含着泪呼唤着:“陛下……”
刘备让自己的儿子跪下来,叫他相父,然后把整个国家都托付给了他。
弥留之际,还抓着他的手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肺腑之言:“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
诸葛亮猛然从梦中醒来,喘着粗气,枕头已被泪水湿透,衣襟亦被汗水湿透。
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说完,双手将令旗郑重交与单福。
“军师,此权且交付于你,望你大展谋略,调兵遣将,于此战大破曹军。”
文聘立在一旁,心有感触。
此战虽说刘表给了刘备很大支持,但谁都明白,刘备于新野抵御曹操,保全的是刘表的家业。
刘表迁刘备家眷于江陵,乃挟制刘备,自己在江陵的二十万大军,按着不用,摆明了拿刘备当枪使。
这事发生在谁身上,谁都得心生怨气,耿耿于怀。
刘备却毫无怨言,不仅毫无怨言,还对刘表此举感激不尽。
那感觉就好像刘表不给他任何兵马良将,他也会死守新野,抵御曹操一样。
那么,刘备是真心的吗?
文聘不禁对此怀疑。
将心比心,刘表命他监临刘备时的义无反顾,又想到刘表由于不完全相信他,于襄阳扣下他的家眷,那种不被信任感觉,文聘也深有感触。
想必刘备也是如此。
这时,单福接过令旗,微微抚须,朗声言道:
“今方秋收事罢,曹操兵精粮足,正是出兵之时。其南下之前,必遣骑兵速行,往樊城驻扎,以为后军之凭靠。
然我料定,此军不出十日即奔袭至此,以攻我迁民之兵,造我兵乱。
诸君且记,既是疾驰速行,必尽可能抄近路,许都至新野县城,东小路最近!
此军必从此路而过。”
寥寥数语,有理有据,将敌方的战略部署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单福继续道:
“使子龙为主,傅肜为副,引三千精兵于城外东小路三十里相伏从左而出,以敌来军中路!”
赵云接令箭,与傅肜一起拱手道:“喏!”
单福又抽一令箭:
“另使翼德为主,士仁将军为副,引三千精兵伏于三十五里,以断来军后路!”
张飞接令箭,与傅士仁一起抱拳:“喏!”
“第三支军……”
单福抽出一根令箭,看向刘备:
“以主公为主将,郝普为副,领三千兵马,出城二十里驻扎,以挡曹军,则可破敌矣。”
刘备毫不犹豫的接过令箭,朝单福一抱拳:“遵命!”
“各位,今晚请去伏地驻扎,养精蓄锐,以逸待劳!十日之内曹军必到,先由子龙杀出,曹军若进则由主公挡住,曹军若退,则由翼德断其后路!
曹军千里奔袭,疲惫无比,必不能相敌!今此一战,当全歼敌军于此,夺其军械战马,是为大胜也!”
众将齐拱手:“喏!”
正欲散帐备战,黄忠觉得不对劲了,只见其大手一扬,道了一句:
“且慢!”
刘备问道:“黄老将军还有何见教?”
黄忠阔步出列,双手胸前一抱:“刘使君,军师,新野诸将皆出城迎敌,敢问老夫又有何差遣啊!?”
刘备走上前,真诚道:“黄老将军老当益壮,此次迎敌,必有大用。但鞍马劳顿数日方奔波至此,备实不忍使老将军此时上阵。且先于城中养精蓄锐,待关键时刻,必请老将军大展神威。”
黄忠摇头摆手:“这不行,此一路前来,老夫便憋着一股劲,定要于阵前将那曹军主将射下。军师却不给这个机会,这要是给老夫憋出什么病来,岂不有负刘荆州所托?”
刘备苦笑,不愧是前世能射杀夏侯渊的猛将,无论何时何地都保持着浓浓的战斗欲望。
可这请战的理由怎么这般别具一格?
黄忠亦凑到刘备跟前:“使君若怕我抢了你的功劳,也无妨,不妨让张翼德或者赵子龙在城中守护,老夫替他们一人出战,你看如何?”
刘备猜测徐庶乃故意试探于他,故而义正辞严的阐明了自己真实的态度:
“方才闻先生所歌,必是高士,今见先生仪表,必是贤能,故企盼先生助我成就大事。谁想先生不教我正道,反教我利己妨人之事,既如此,先生不妨另投明主,备实不敢用之!”
闻听此言,单福点头不怒反笑,拱手一拜:“久闻玄德公乃仁德之士,今日试探,果然名不虚传。”
然后,遂收起笑容,很郑重的躬身一礼:“如此,单福终遇明主也!”
刘备见此,亦释怀感慨:
“备乃一介武夫,安敢言仁德二字。只识人之能尚通一二,观先生举止,乃光明磊落之士,已猜到可能是先生试探,然此言亦发自肺腑。
既知先生真心,备愿拜先生为军师,操练人马,以成大事!”
刘备的坦诚让单福感动不已,上前一步,欲下跪行礼,刘备亦上前,双手搀扶。
自此刘备拜单福为军师,操练兵马,排兵布阵,军中大事小情,须请示刘备者,军师皆可代为定夺。
接下来几天,刘备观其治军严整,方略甚多,对各路阵法了如指掌,知其乃大才。
又为人豪爽,直言不讳,与关张赵三将相处也甚是和谐。
刘备不禁暗暗欣喜。
阿斗说的不错,这徐元直果然是我需要的人。
然而,想到还未得孔明,心中又不自觉的生出顾虑。
若是先得孔明就好了。
如今刚得元直,便立寻孔明,恐惹元直先生不快。
对此,刘备也拿不定主意,便又抱着阿斗去了书房商议。
“阿斗,你说的不错!你可知,为父今日不仅得了邓艾。还得了元直先生,只是他还未用真名,乃化名单福。”
阿斗咿呀道:“得邓艾,炎汉不至于过早亡也,得元直先生,相父估计也不远了。孩儿恭喜父亲得治世良才。”
刘备点点头:“是啊,亏的吾儿提醒,方得以从容应对。”
刘禅前世几乎未被刘备夸奖表扬过,今闻刘备如此赞许,心中激动不已。
“父亲,但有一点须得注意。”
“哪一点?”
“原本是元直先生离开时,才得荐相父,这回可不能等到那个时候,当早去请来相父,另外,当保护元直其母不被曹贼所夺!每件事都很紧迫。”
闻听此言,刘备却长叹一声:
“阿斗,你说的不错,不过为父还有一些顾虑啊……”
“父亲有何顾虑?”
“这第一点顾虑,我新得元直为军师,却又立刻去寻孔明,会否使元直先生心生不悦?”
“父亲,何出此言?”
刘备沉吟道:“如你所言,元直离开时方荐孔明。
可为何不是在新野做军师时便推荐孔明?
莫非元直掌军时,不希望另一个军师在此?”
阿斗想了想:“父亲说的有理,是有这种可能,这可如何是好?
要不然这样,父亲你不告知元直先生,抽空暗地里去卧龙岗一趟,将相父请来?”
“不可!”
刘备摇摇头:“为人当光明磊落,若如此取巧做法,元直若知,必心生隔阂。”
刘禅急道:“那也不能不寻相父啊!”
“不是不寻孔明。”
刘备想了想,继续说道:“我想寻个时机,坦然告知元直,欲再请再孔明先生。兴汉大业,一路艰难险阻,多个军师多个保障。倘若他能理解,便是最好。如若他因此而弃我而去,说明其人虽有才华,却是个嫉贤妒能之辈,就算要离去也别无他法。”
“父亲勿忧,我相信元直先生会理解父亲,会和相父共同辅佐于你。”
“那固然最好,可为父还有一点顾虑。”
“父亲还有何顾虑?”
“我有意使子龙带一队人马,化妆成商客,去颖川一趟,将元直母亲接到新野安养,以防曹贼作难。”
“这是好事啊,孩儿最担心的就是此事,可既决定去做,父亲为何又对此顾虑?”
“阿斗,你想想,此时我将此事提出来,元直会否误会我要拿其母以要挟其自由,好让其甘心为我卖命?”
“这……”
刘禅仔细的想了想:“未尝没有这个可能。然而不接来其母,待元直助父亲大败曹仁,惹曹贼重视,其母恐被曹操所害啊。”
刘备沉思点点头。
“元直虽未向我直言姓名,但我亦知其乃光明磊落之士。如果能以此节互通真心,今后必是我炎汉肱股之臣。”
“父亲,听你这么说,莫非这件事你也想和他直言利害?”
刘备很凝重的点点头:“推心置腹,开诚布公。哪怕被他所疑,所怨,所恨!亦不能使其母被曹贼所害。他若不理解,想离我而去,那便许其金银任其离去。吾亦无悔也!”
说到此,刘备眼神流露出出一丝无奈和失落。
“父亲光明磊落,孩儿也赞同父亲。我相信元直先生会理解父亲所为。”
刘备点点头:“那便再好不过!”
刘禅想了想:“对了父亲,你心里只惦记着他人母亲,可我的母亲,糜娘,还有二位姐姐她们当尽早安置。还有咱们新野的百姓,他们也得早做安排,莫等曹操举大军前来,仓促南逃,途中若被曹军追杀,必死伤无数。”
谈到这个问题,刘备颇为无奈的叹了一口气:“阿斗,为父如今深信你言,知你复生来助为父。但此时为父身为客将,被景升安排在新野北拒曹操。突然提出搬离新野百姓,景升必然不会同意。
若无景升之命,我纵然有心也无力也!”
“那好歹将娘亲,糜娘,姐姐们转到别处啊!”
“家眷要安置,百姓也要安置……我原打算请孔明出山,请教其破局之法,怎料四顾而不得。
这样吧,我不妨先问问元直先生,看他有何迁民之策?”
“对,问问元直先生也好。”
当晚,刘备请“单福”入书房,谈谈几天新野治军情况。
“单福”侃侃而谈,思路清晰,解决了军中很多历史遗留问题。
刘备对此很是满意。
他想问计,曹军若来袭,如何提前安置新野百姓,然话到嘴边,问出的却是:“军师,听闻你乃颖川人士,你可还有家眷还在颖川?”
“哦?”单福一怔:“主公缘何问起此事?”
刘备沉吟片刻,坦言道:“不瞒先生,我有一个担心。若曹操举兵南下,我们必与之大战,若得军师之力战胜曹操,我担心曹操会寻军师家眷以要挟……”
说到此处,刘备的话戛然而止,他发现单福眼神愕然,此时的表情已经震惊到无以复加。
“军师……军师!”
“哦,主公!”
“军师何故如此惊愕?”
“我……没什么?”
单福笑了笑,神色转瞬间恢复如常:“单福家眷之事,不劳主公费心,单某已有妥善安排。”
而此时此刻,张飞在另一个地方冥思苦想。
军师这搞什么名堂?
为什么让他将大旗立在东侧,却让他于西侧设伏!
难道,曹仁真会从这边跑么?
眼见着东边生乱,斥候以火把传达回来的消息是曹仁大军已从东面突围。
张飞急得抓心挠肝,有心带兵去追击,又想起军师军令嘱咐,最终未敢轻动。
“军师让俺守在此地,却又放跑曹仁。这次俺回去一定好好和军师讲讲道理!”
张飞正埋怨着,却见部将张达向前一指:“三将军,看,那边有一股曹军往这边来了。”
“嗯??”
张飞借着月光伸脖子看去,只见远处山间小路有一哨人马借着月色俯冲下来。
张飞也久经战阵,经验丰富。
他初看这哨人马旗号杂乱、甲胄不整,有点像杂牌军,但细细看来,却人人高头大马,手里稳稳持着长矛利戟,与山间小路速行无阻,骑术相当精湛。
张飞以为是李典的部队。
“哼哼,这李典唬我老张,定是其亲兵!
抓不到曹仁,俺抓个李典也好交差!”
当即命部将带兵伏于两侧,备好绊马索。
此时此刻,曹仁正领兵极速突围。
他选择的是火把数量最少的地方,认为这里的敌军防御最为薄弱。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张飞竟然在此地。
飞马疾行半路,眼看着突破包围,忽然一道绊马索绷起,数匹战马被绊倒,张飞举丈八蛇矛杀将过来。
口中高呼:“李典小儿,汝拿命来!”
曹仁大惊,此时此刻,他无暇分析张飞为啥叫他李典,欲转头向北。
怎料那里也有伏兵。
而带兵指挥之际,张飞也看出了这队人马中谁是头头。
当即又朝曹仁杀来。
曹仁臂膀负痛,不敢与张飞接战,掉头向南撤去,可未曾想,又一条绊马索绷起。
曹仁战马扑倒在地。
张飞蛇矛一指,两侧军卒一并冲出,将曹仁按在那里。
而另一边,李典冲出重围,却未能等到曹仁。
心下不安,却无他法,权衡许久,只好哀叹一声,带百余残兵回许都复命。
张飞以为曹仁突围,心中怒火中烧,大步流星走过去抓起那将领子:“李典小儿,曹仁何在?”
曹仁昂头,怒哼哼道:“张翼德,你眼瞎了么?”
张飞一怔,揉揉眼睛,有些不敢相信:“哎?你怎么没跑?!”
“我……”
曹仁运了运气,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
张飞乐了,谓左右道:“军师让俺在此守株待兔,怎曾想,兔跑了,却撞来一头大肥羊。真乃意外之喜也!哈哈哈……”
之前不快顿时一扫而光。
遂高高兴兴回去复命。
至于李典跑哪去了,他已完全不放在心上。
至此,新野大战彻底结束,刘备军几乎全歼曹仁部队,并生擒曹仁,只剩李典带百余残骑星夜逃回许都。
虽说阿斗对刘备说过,徐元直有经天纬地之才,能助其大破曹仁。
但真到胜利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刘备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只因戎马半生,胜少败多,从未有过一次如此彻底的大胜。
樊城中,刘备设宴犒赏三军。
他看着单福,感慨道:
“吾心怀匡扶汉室之志,怎奈无才无能,难成大事。今得军师,方得此大胜。真如久旱逢甘霖一般。军师请受我一拜!”
单福受宠若惊,亦握住刘备的手:“单福既事主公,这便是单福分内之事。更何况,我本欲帮主公于擒曹仁李典二将,却让他逃去其一,此算不得全胜也,惭愧,惭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