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抢先一步行动。
她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仔细研究张老的背景资料、兴趣爱好以及过往的言论著作,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有用的细节,如同一位严谨的学者在剖析一本晦涩难懂的古籍。
经过深思熟虑,林晓精心挑选了一本早已绝版的、与张老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的珍贵书籍,又附上了一封言辞恳切、充满独到见解的手写信。
信中,她巧妙地提及了当前行业内的一些热点问题,并结合张老曾经发表过的观点,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却只字未提陈宇和那个项目,仿佛这只是一次纯粹的学术交流与晚辈对前辈的敬仰表达。
她以探讨行业发展趋势为由约见了张老,见面时,林晓身着一身简洁大方的职业装,妆容淡雅,神情自信而从容,丝毫看不出内心汹涌的仇恨与紧张。
她凭借着自己前世积累的行业知识,对当前市场形势进行了深入而独到的分析,不仅条理清晰地指出了行业现存的问题,还前瞻性地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她的每一个观点都有理有据,让人无法反驳。
在交谈过程中,林晓敏锐地捕捉到了张老眼中闪过的一丝赞赏。
她知道,自己的第一步计划成功了。
然而,她并未因此而放松警惕,反而更加小心谨慎地应对着张老的每一个问题和每一句评价,始终保持着谦逊有礼的态度,让张老对她的好感逐渐加深。
随着交流的深入,话题逐渐转向了那个备受瞩目的项目。
林晓不动声色地将话题引入,巧妙地向张老透露了陈宇过往一些不光彩的商业手段,但她并没有直白地指责陈宇,而是以一种客观陈述事实的口吻,让张老自己去判断和思考。
她深知,像张老这样在商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最忌讳的就是被人牵着鼻子走,所以她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抛出关键信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却又不显得刻意。
最终,在项目决策过程中,张老对陈宇的人品和商业道德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这直接导致陈宇在这个项目上铩羽而归。
陈宇怎么也想不明白,原本胜券在握的项目为何会突然出现变故,而这仅仅只是林晓复仇的开始。
林晓在这场没